
喜歡夕陽的氣氛,一直追蹤著夕陽的腳步,從台北淡水到屏東關山,足跡都曾
多次踏過,在網路上看到嘉義鰲鼓和東石美麗的落日,就蠢蠢欲動,心動不如
行動,選日不如撞日,起身就南下去了,首先的目標是鰲鼓濕地。
據資料,鰲鼓濕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北臨北港溪,南面六腳鄉大
排水溝,西至台灣海峽,東以台17公路為界。面積廣達1500公頃左右,是世界
排名第7大的自然溼地,這是一塊隸屬於台糖公司的海埔新生地,是國內目前
面積最大的溼地生態,鰲鼓濕地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豐富多變的地理環境,由
於台糖公司過去的經營,經年累月下來產生了水田、旱田、防風林、紅樹林、
草澤、淡水沼澤、鹹水沼澤、泥質灘地、潮間帶…等天然區域,豐富多變的環
境,再加上大量的蘆葦使得人跡罕致,引來了更多樣的生物,包括了至少70科
290種的植物及208種的鳥類。
至於鰲鼓的由來,有個有趣的傳說:清朝嘉慶年間海賊蔡牽的手下大將蔡獵狗
定居於此,將此地命名為「鰲鼓」,希望以鰲鼓來壯大聲勢,鰲魚是中國黑龍
江的特產,體型龐大,其皮適合製鼓,所製成的鼓聲又大又宏亮。取名為鰲鼓
,亦即以此壯大聲勢。
當依地圖抵達鰲鼓時,由於路標不夠明確,來回繞行,才找到入口,進到裡面
,覺得很荒涼,杳無人煙,道路都是碎石子路,高低不平,車子碾過石子,會
飛跳起來,對低底盤的轎車很不利,只有慢慢行駛,該往何處去,猶豫遲疑一
會,最後決定去觀海樓,因為聽說那兒景色很美。
觀海樓是個兩層樓的建築,無人管理,循著階梯上到二樓,視野寬闊,涼風習
習,但是看不到海,只見魚塭,顯得有點名不符實,但是在陽光映照之下,景
色非常美麗,這裡有野鳥協會製作的侯鳥資訊圖板,可是除了幾隻白鷺鷥,沒
有什麼鳥類,因為要等到冬季,才能見到群鳥聚集的景象,嘉義縣政府每年十
二月會在這裡舉行侯鳥季活動,如有興趣屆時可以前來,當然賞鳥裝備不能少。
觀海樓西南方是廣大的沼澤,草豐水美,景色宜人,因為入口大門晚上六點會
關閉,而且還要趕路去東石漁人碼頭看夕陽,所以在這裡逗留一會就離開了。
東石漁港經過嘉義縣政府花費巨資改造,改稱東石漁人碼頭,進入景區,即可
看見仿荷蘭的風車,一座小山丘,綠油油的草地,漂流木裝置藝術,以及噴泉
水景、親水沙灘,人物和海洋生物雕宿,漁港碼頭和觀景步道,景觀多元,非
常的豐富熱鬧,但是也顯得十分人工化,由於後續維護、管理不佳,景區顯得
零亂,而且經營不善,店舖多半閒置,鐵門緊閉,感覺有些蕭條。
在海邊防風林後面海堤上,設有步道,有多個觀景平台,可以站在這裡看海景
吹海風,更有人在台上垂釣。
海堤外淺海是林立的養蚵竹架,展現這裡獨特風情,當日落時分,站立在景觀
台上迎著徐徐海風,觀看夕陽西下的美景,覺得心情舒暢極了,等到夜幕完全
籠罩,才依依不捨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