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JY



猴硐因煤礦而發展,


煤礦一直是猴硐地區的主要產業與經濟主導。



李建興於1934年創立瑞三礦業,


自日據時期至台灣光復後都持續經營,


民國5060年代煤業達到鼎盛時期,


居民高達9百多戶,聚集6千多人,


成為猴硐的黃金時期。



民國79年因採煤深度越挖越深,不敷成本,


再加上工資上漲,敵不過進口煤,


瑞三公司隨著政府民國80年廢礦而全面停產,


猴硐地區在缺乏其他替代性產業,人口逐漸外移,


形成許多空屋和殘缺斷樑的工寮和民宅,


此地自此沒落。



民國93年,臺北縣政府規劃將瑞三礦業週邊建物設施,


規劃為「瑞芳礦業博物園區」,


園區分三部分,第一期整修工程:


包含瑞三本坑及宿舍,


已於民國9710月完工;


第二期整修工程:


包含選煤廠、辦公室與周邊公設、鋪面、步道等;


近期也將陸續完成,


現在遊客只能在園區室外參觀,


室內展示等設施大都未完成,也不開放。



選煤場1920年竣工,外牆有「產煤裕國及瑞三礦業公司」文字,


坐火車經過時,非常醒目,


當時各礦坑挖出的煤,


都要運到此處清洗、篩選。




選煤場建築,因年久失修已殘破不堪,


但是內部木造結構部份,仍然非常漂亮,


據聞整修計畫已在進行。



選煤場辦公室已修復完成,


做為旅遊資訊中心使用。



瑞三大橋為橫跨基隆河的圓弧形拱橋,


始建於1920 (大正9)


原為三層鐵橋,


雖經民國54(1965)以鋼筋混凝土改建,


但仍保留日據時期建造的橋墩,


現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橋面經過整修墊高,架設木板,以利遊客通行,


但仍保留運煤臺車軌道,


並展示部份橋面原貌。




礦工宿舍舊稱寮仔,


為礦工及家屬居住的地方,


磚造建築,內部用木板隔成許多小房間,


只約兩坪大小,


兩戶共用一個電燈,


所有住戶共用廚房、浴室、廁所,


生活條件及環境很差。



這個三合院形式的簡陋住屋,


是利用美援興建的宿舍,


稱為美援厝,


在當時算是高級的宿舍。



礦工浴室,是礦工出煤礦坑後洗澡的地方,


中間有水池,礦工洗澡都是坦誠相見,


現在已經改建為礦工紀念館,


裡面展示礦工採礦相關物品。



瑞三本礦,是瑞三公司產量最大礦坑,


1940年開始採礦,


四周配置有本礦辦事處、檢身室、浴室等。



參觀完園區,


看到往日礦工工作生活的艱辛,


甚至還付出了生命,


相信每個人都會充滿著,


無比的感動與敬佩的心情。



(本文部份資料取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